- 激素及全身健康因素: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阴道环境。例如,孕期和糖尿病患者由于阴道糖原增加、pH改变,容易发生念珠菌感染。更年期女性雌激素缺乏会导致阴道萎缩、抵抗力下降,容易出现萎缩性阴道炎。此外,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、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或严重营养不良等,都会削弱身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,使阴道炎更容易发生。这些内在因素与日常卫生习惯关系不大,属于机体内部环境的问题,需要通过治疗原发病或激素调节来改善。
综上所述,阴道炎的成因复杂多样,个人卫生固然重要,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。许多情况下,阴道炎的发生是阴道微生态失衡、外部刺激、病原感染和全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即使每天换洗内裤,只要存在上述诱因,仍可能罹患阴道炎。因此,了解这些潜在原因有助于我们采取更全面的预防措施。
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阴道炎?
针对以上诱因,我们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,降低阴道炎的发生风险。以下是一些经过医学建议的日常预防措施:
- 选择合适的内裤:优先选择透气、吸湿的纯棉内裤,避免穿着过紧或不透气的内裤。棉质内裤可以保持外阴干燥,减少细菌滋生。不要穿潮湿的内裤(如运动出汗后或游泳后未及时更换),因为潮湿环境有利于真菌繁殖。另外,内裤应每天更换清洗,不要连续两天穿同一件内裤,以避免累积细菌。清洗内裤时要用温和的洗涤剂,彻底漂洗干净并在阳光下晒干,以利用紫外线消毒。
-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: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即可,不要过度清洗阴道内部。阴道有自净功能,冲洗阴道反而会破坏菌群平衡,增加感染风险。清洗时注意从前向后擦拭,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尿道口和阴道口。洗后轻轻擦干外阴,保持干燥。尽量少用卫生护垫,如需使用也要勤更换,防止局部湿热。平时穿着宽松的裤子或裙子,让外阴充分透气,减少出汗和摩擦。
- 避免刺激物和过敏原:尽量不用有香味的肥皂、沐浴露或阴道洗液清洗外阴,这些产品可能刺激黏膜并扰乱菌群。不要使用阴道除臭喷雾、香水或有香味的卫生巾、护垫。选择无香型的卫生用品,并注意内裤洗涤剂的选择,最好使用无刺激的洗衣液并充分漂洗。如果对某种材质或产品过敏,应立即停用并更换其他替代品。
- 注意经期卫生:月经期间要勤换卫生巾或卫生棉条,建议每2-3小时更换一次,量少的时候也应4-6小时更换,避免长时间不换导致细菌滋生。避免使用过厚或不透气的卫生棉,以减少局部闷热。经期避免性生活和盆浴,可选择淋浴。月经结束后可以用温水清洁外阴,保持干燥。
- 安全性行为:洁身自爱,避免多个性伴侣,减少感染性传播疾病的机会。性交时正确使用安全套,不仅可以避孕,还能预防大部分性传播的阴道炎(如滴虫、淋球菌等)。性行为前后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,以减少细菌带入阴道的几率。如果伴侣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症状,应暂停性生活并及时治疗。